平常俗称的“五谷”指五种谷物。“五谷”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粟,又叫稷,俗称谷子,去皮后又叫小米,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常常用来煮粥。
黍,又叫黄米,与小米相似,黍煮熟后有黏性,是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
水稻的种子即是大米,去壳蒸熟后也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饭。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之一,早在3900多年前,河姆渡人就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
小麦,最早叫作“来”,五谷之一。春秋时期,石圆磨的发明将小麦从粒食发展到粉食,小麦面粉可以制作成饼、馒头等食物,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成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农作物。
在古代,菽指的是大豆,又是豆类的总称。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绿豆、赤豆、黑豆等,我们常吃的豆腐就是用大豆做成的。
拓展一下:
据史料记载,最早种植“五谷”的出现于我国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人们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增多,并且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井田制”实行集体劳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完整的排水灌溉系统,人们开始使用粪肥、绿肥,以及草木灰。这些条件使得商周时期的农业进一步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