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我节食了N个月,才停了几天,怎么长胖了?”
问题2:“我每天跑10公里,汗流浃背,跑了一个星期,为什么体重没有下降?”
. . .
多么熟悉的减肥滋味啊!作为一个开始减肥的小白,我想分享的是减脂的陌生滋味。本文先讲理论,有点枯燥,但都是干货,推荐阅读;自己实现了半个月,过段时间出一篇实用的文章。
01 一个概念——重量设定点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有些人喜欢吃甜食,有些人喜欢吃肉。事实上,是肠道中的菌落在起作用。不同的菌落会导致每个人对营养的吸收不同。作为热量输入和热量输出之间平衡的指示,将此时的体重设定为体重设定点。
卡路里摄入量主要分为三类: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注一)。人体的热量输出有两大部分,包括静息输出,即躺下或坐着时消耗的能量,占输出的70%~80%,运动输出,包括磷脂的输出功能系统方面,无氧系统输出和有氧系统输出大致对应短跑、力量训练和长跑,占剩余的20%到30%。
也就是说,在体重设定点,热量摄入=热量输出=静息输出+运动输出。只有热量输出>热量摄入,并且热量摄入基本保持不变,才有可能有效燃烧脂肪。
为什么要保持卡路里摄入量基本相同?回到问题1,答案呼之欲出。节食打破了营养比例。短期内,热量输入小于输出,体重会下降;但与此同时,蜂群会向大脑中的下丘脑发出指令:我很饿,所以我会优先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这也是停止节食后体重反弹的大概机制。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减脂=减重(在非遗传的情况下),但不等同于减重。减脂其实就是降低脂肪在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即体脂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感知,一个是定性的,就是看体型,臃肿的人体脂率肯定比有肉的人高;另一种是定量的,即用体脂秤或体脂秤来量化。
02 一个原则——过量耗氧EPOC
根据体重设定点理论,想要减脂,就需要在卡路里输出端想办法,在静息输出端也需要想办法。人体由骨骼和肌肉组成,肌肉的热量损失是静息输出的大部分。宾果,我找到了增肌的方法!
等等,承诺的减脂是怎么变成增肌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原理——耗氧量过大EPOC。
EPOC是指做抗阻训练时,以磷酸盐系统和无氧系统为主,轻微撕裂肌肉,出现“缺氧”现象。在运动的恢复期,即代谢水平高的身体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燃烧脂肪的过程中,弥补了“缺氧”现象。简单来说,EPOC是指通过增加肌肉量来增加能量需求,然后用脂肪燃烧填满坑。
在肌肉重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这也促使我们调整和平衡饮食结构。也就是说,从减脂的角度来说,均衡营养的主要作用不是输入端的减量,而是辅助输出端——又一个陌生的知识点!
减脂,是不是单纯的抵抗就可以了?
这里有个误区:有氧运动,比如跑步,30分钟后开始有氧运动,30分钟前开始无氧运动。俯卧撑在没有有氧参与的情况下完全消耗ATP。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混合体,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遵循EPOC的原则,无氧运动在运动初期和较短的运动中占很大比重。有氧运动形式恰恰相反,但它不是锻炼肌肉,而是燃烧脂肪并分解肌肉。
回到第二个问题,就是跑步出汗很多,为什么效果不好(注:不是没有效果)?因为它们是纯有氧运动,强度低,即贡献了运动热量输出的20%;同时,它们还会分解肌肉并减少静息输出。一增一减之间,减脂效果自然不好。
那么,我们需要如何使用EPOC原则呢?
03 策略——强度、构图和节奏
遵守运动的基本规律,合理分配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一种高效的减脂方法。分为三个维度:
1级强度:
有氧训练,回忆一下大学里考1000米的场景。典型表现是呼吸加快,即需氧量的急迫,量化的指标是心率。一般认为有氧运动强度=60%~90%*最大心率(=208-0.7*年龄)。
对于无氧训练,回忆做俯卧撑的场景,典型的表现就是做的次数。一般认为,做完8-12个动作后,如果只是累了或者再做一个动作就累了,说明强度刚刚好。
二级组合:
同一部位,比如腹部,做10组1个连续动作,和3个连续动作,每个动作做3组,后者更有效。
3级节奏:
明确了强弱组合,剩下的就是排列组合了。
有氧和无氧怎么安排?同样的训练课,建议先热身,再无氧,再有氧,最后放松。运动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
如何安排动作间隔?同一训练课,建议每组动作间隔30-90秒。当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每次训练之间的间隔如何安排?建议每周练三四次不吃淀粉无氧运动分解肌肉,比天天练要好不吃淀粉无氧运动分解肌肉,当然专业人士除外。比如周一练下半身力量(腿、臀),周三练上半身(手臂、肩膀),周五练核心(腰、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