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的放开,让很多渴望再要一个孩子的父母圆了心愿。然而,随着二胎的到来,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罗艳敏教授提醒,想要生下“优质宝宝”,孕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应做好产前检查、进行产前诊断。预防出生缺陷所必需的。
什么是产前护理?
罗艳民教授解释说,产前检查是指为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情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对孕妇和胎儿进行的一系列检查。
“广义的产前检查包括怀孕准备前的检查,如抽血、B超等,评估是否适合怀孕以及怀孕的风险,并提供营养、运动、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指导。狭义的产前检查是指我国2018年孕期保健指南将孕期检查分为几个时期:6至14周、15至20周、20至24周。 、25至28周、29至32周、33至36周和37至41周,预计整个怀孕期间大约会进行7至11次检查,如果存在高危因素,则检查次数较多。会增加。
产前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是否有慢性病、是否有遗传病家族史、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是否有不良生殖史等。如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然后进行详细询问。体检:听心肺、测量血压、测量体重、评估体重指数;此外,还需要进行全套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B超等孕妇孕期检查,以综合评估孕妇的妊娠状况和胎儿发育情况。
产前检查看起来很复杂,那么整个产前检查过程需要做多少次B超呢?罗艳敏教授回答说,产前需要做多少次B超检查没有规定,但这四次B超尤为重要:
1、11~13周+6早期筛查,此时B超可以评估胎儿是否存活,是单胎还是双胎,是否有早发异常;同时,可以通过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等指标来评估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
2、20至24周时,通过三维异常B超检查,对胎儿进行一系列全身检查,检查胎儿整体生长情况,是否有畸形。
3、28~32周进行晚期生长评估,及时发现胎儿是否有脑积水、生长迟缓等异常情况。
4、产前做B超检查,主要评估胎儿体重和羊水情况,以便选择分娩方式孕妇孕期检查,做好分娩准备。
我已经做过产前检查,为什么还需要再次产前诊断?
罗艳敏教授表示,几乎每个孕妇在怀孕前都需要进行产前检查,而对于高危胎儿,还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宫内感染等异常情况。判断妊娠是否可以继续或评估胎儿预后,避免出生有严重出生缺陷的胎儿。
产前诊断可分为介入性产前诊断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介入治疗包括绒毛膜绒毛活检、羊膜穿刺术和脐带穿刺术;无创是指非侵入性检查,如超声、磁共振等。
介入性产前诊断以羊膜穿刺术为例。通常是在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羊膜腔,在避开胎儿的同时抽取少量羊水进行检测。手术过程非常简单。
B超等无创产前诊断。当B超检查发现胎儿有先天畸形并诊断出具体的先天异常时,称为诊断而不是筛查。
哪些人需要产前诊断?
罗艳敏教授指出,产前诊断,尤其是介入产前诊断,有一定的流产风险,因此并不适合所有人。建议对超声发现胎儿异常、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受限、高龄孕妇或高危产前筛查、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生育史的孕妇等高危人群进行产前诊断。 。
产前诊断也有一定的禁忌。产前诊断不适合处于急性感染期的孕妇,如发热、腹痛、阴道流血等流产迹象,或局部皮肤穿刺感染。
二胎妈妈如何预防出生缺陷?
生二胎的母亲与出生缺陷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二胎往往年龄较大,高龄孕妇存在一定的风险:
1、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期胚胎停止,发生自然流产,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显着增加。
2、高龄妈妈本身可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需要在孕前长期服药。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高龄孕妇在备孕时需要评估原有疾病是否稳定、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怀孕、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对胎儿有影响。怀孕期间,高龄孕妇应尽早进行产前检查,利用B超检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明显畸形。 35岁至39岁、仅年龄就属于高危因素的孕妇,也可以选择无创产前DNA检测来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
另外,在整个怀孕期间,孕妇除了定期产前检查外,还要照顾好自己,保持孕期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学会监测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