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兵荒马乱,国难当头。 再加上西方生活方式和医学知识的传入,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养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最特别的一点是,医疗保健已经从差异化、个性化的追求上升为群体化、社会化的追求。 尤其是面对国家的病弱民,民国医家在这个时代提出“健康中国”的呼声,更值得我们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感悟和感悟。
01
—
揭开“东亚病夫”招牌
与古代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观念不同,在民族危亡、民心虚弱、列强包围的历史时期,民国医家普遍认为养生保健不仅是为了人民群众的个人健康,更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民族的富强与振兴,他们更渴望人们掌握获得健康的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例如,丁福保在穷人饥寒交迫的时代写下了《食疗法》,希望“大家……以最合理、最有益的食物来强身健体,祛除疾病,让大家拥有健康的身体。 “ ,成为一个健康的民族,为我们国家的弱病人民抹去耻辱。”
朱鹤高认为,青少年的健康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的荣辱大事。 他的《谈长寿》一文批判了当时上流社会青年“以酒为酒,以屋为坊”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不到半个世纪就死了”,并提醒年轻人“弃绝一切恶行”中华养生保健,以摆脱“东亚病夫”的嘲讽。
02
—
“阿片类药物比毒酒更毒”
现代文明和西方医学知识大量进入中国,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看病有新老大夫,用餐有西餐和中餐。 然而,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仍然受到疾病和疾病的严重影响。 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尤其是鸦片,这种剧毒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在鸦片泛滥的年代中华养生保健,民国医家发出了呐喊。 例如,李建义在《鸦片的危害》一文中认为“鸦片的毒比毒酒还厉害”,“吃鸦片的人形容枯萎麻木,面色苍白,甚至疲倦气喘。没用的人” ”
03
—
预防之道,卫生第一
近代,肺结核、霍乱、鼠疫等传染病频发,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以肺结核为例,医生也为之烦恼。 丁福保的《肺病通病法》记载,他的家族中有多人死于肺结核,而他自己也患了肺结核。 他清楚地解释了预防肺结核的方法。 秦博伟在“夏季卫生与医药展”中也提到:“医生的职责是有病时治疗,无病时预防。预防之道,卫生第一。” 他认为卫生是“趋利避害以求身体健康之法”。
那时,人们还在街边随地乱扔粪便,生活在土路、尘土飞扬、下雨天污水横流的城市。 医师大力提倡卫生和预防。 可以说,他们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04
—
深入研究中药提高疗效
这一时期的医学文献中,也有大量文章论述中西医的优缺点,呼吁中医科学化。 医学界普遍认为,很多西药也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而中药治疗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制造和研究上还不够精细。 丁福宝在《医界铁脊》一书的序言中说:“如果你努力学习中医,就会有最新的发明,可以代替西医,治疗西医不能治的病。 ” 这堪比现代中医的发展。 有相似之处,但结果相同。
05
—
中西互补,各取所长
随着国门的开放,近代西方医学知识大量传入中国。 一些中医科学家通过对中西医的比较研究,认为中西医并不矛盾,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来治病救人。 例如施以人所著的《施氏内经》第二回第一篇,就列举了《内经》中的相关文章,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西医理论,如“抗毒素”和“免疫质量”来解释传统的养生理论,使传统理论更容易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总而言之,民国医生们在列强齐聚、战火纷飞的环境下,怀揣着对“健康中国”的期待。 他们在继承古人养生保健思想的基础上,引进当时被认为先进的西方养生保健理论,向民间普及。 保健知识在公共卫生事业和民族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官方微信平台
是您开通图书馆服务的便捷小秘书
是您掌握中医药资讯的掌上平台
让您随时随地与图书馆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