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期间,南阳的“中原迷笛音乐节”多次登上热搜话题。最初,它以趣味和温情而闻名,但在短短几天内,从温情到失望,一场音乐节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不禁引发了对“音乐+旅游”模式的思考。
近年来,音乐节正迅速走向繁荣,成为许多城市推动旅游和消费的利器。然而,随着火热背后的潜藏问题浮出水面,城市承载和接待能力成为音乐节举办的考验。在这期的搜狐旅游「行业观察」中,我们来看看音乐节与旅游的新模式。
2023年是音乐节大爆发的一年。音乐节通常在夏季举办,每年五一和国庆黄金周都是高峰时刻。据统计,2023年五一期间,国内共有42场音乐节,数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暑假期间,音乐节数量再次增长,增长了近2倍。国庆黄金周更是音乐节数量激增,至少有60多场音乐节在全国各地上演。
不仅一线城市举办音乐节,许多二三线城市和甚至县城乡村也加入其中,以当地特色资源开展音乐节,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还吸引了年轻的音乐节参与者,他们是旅游市场中重要的消费群体。
许多城市将音乐节视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音乐节来吸引游客。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招牌,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
首先,音乐节的票价不断上涨,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取。今年五一期间,音乐节票价高涨,平均单日票价最高达550元,两天票价甚至达到1480元。一些热门音乐节几乎不可抢购,抢票过程中,许多乐迷抱怨无法购得票。有些人不得不通过高价黄牛票来购得门票。
进入音乐节场地后,许多观众发现音响质量一般,现场环境吵闹,乐队表现不佳,现场条件差。服务方面,接驳车和停车位不足,打车困难,餐饮和住宿价格上涨。一些音乐节甚至出现了混乱的秩序,VIP区和不同票价区之间的问题也破坏了氛围。
这些问题让许多游客感到不满,一些人甚至被劝退。音乐节已经成为休闲旅游的一部分,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创意文化、餐饮、艺术、交通和住宿,因此成功举办一场有口碑和品牌价值的音乐节需要城市综合服务和接待能力。
一些城市已经展示了成功的例子。例如,日本的富士摇滚音乐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游乐场、美食、独立设计师商店以及各种表演,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国内的丽江雪山音乐节在音乐节期间举办了多种观众互动的艺术演出和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在音乐节的背后,城市需要夯实硬件设施,优化软件服务,吸引游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接待能力。只有这样,音乐节与旅游的新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