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种名为“童趣武器”的塑料玩具风靡中小学生,仅需轻轻甩动,便能让其"武器"迅速展开和收起。孩子们在课间和放学后沉迷其中,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童趣武器”究竟是何方神圣?
根据央视网的报道,所谓的“童趣武器”是一种多彩的塑料仿真刀具玩具,外观和颜色都酷似萝卜,它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完成刀体的滑动。这种“童趣武器”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种类繁多,各种形状和尺寸都有。随着“童趣武器”成为中小学生中的“交流货币”,这款玩具的销量不断攀升,不仅在线下文具店和小商店畅销,还成为许多电商店铺的热门产品,一些店铺的销售量甚至超过10万件。
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一些孩子在玩耍时会手持“童趣武器”来回挥舞,甚至模仿刺、捅等危险动作,这让一些家长感到十分担忧。关于“童趣武器”的安全性争议,有些人认为这种玩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危险,担心孩子在玩耍时不慎伤害自己或他人,因此应该被禁止。然而,也有人认为“童趣武器”只是由塑料制成的,不必过于担心。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童趣武器”真的安全吗?
那么,孩子们手持“童趣武器”追逐嬉戏,这究竟是否安全?
一些自媒体通过实验发现,尽管大多数“童趣武器”都是塑料制品,但其刀头却相当坚硬,足以刺穿一张白纸,有的甚至能扎进苹果并将西瓜刺碎。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兼教育学教授杨思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童趣武器”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玩具顶部较为坚硬,孩子们在玩耍时如果用力不慎或者在奔跑追逐中不慎摔倒,容易伤到眼睛等身体脆弱部位。与此同时,他还分析道:“玩具刀不同于真刀,真刀在现实中是相当容易获得的工具。一系列模仿“童趣武器”的危险行为可能会增加孩子在使用真刀时采取相似行为的风险。”因此,杨思帆提醒,如果孩子喜欢“童趣武器”等类似玩具,应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不应将此类玩具带入学校。
玩具是否会诱发孩子暴力倾向?
除了“童趣武器”的安全性,不少人还担心“刺人”游戏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暴力倾向。
美国学者Sven Smith等人在《Criminal behaviour and mental health》杂志上发布的研究发现,在考虑了其他因素(如性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抑郁症)之后,童年时期模仿攻击性行为几乎不影响未来的犯罪行为。小时候玩具枪和以后的枪支暴力之间实际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模仿格斗和战争玩具游戏甚至可以被认为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南卡罗来纳大学博福特分校的Deborah J. Cohan博士也对孩子使用玩具枪等情况做了解释:“最重要的是评估玩耍伴随的行为,以确定它是否具有攻击性、敌意和伤害性。如果我们看到孩子无法将现实和幻想区分开,那么我们应该感到担心。”
在评估孩子的玩耍情况时,儿童家庭健康平台ParentsTogether的数字内容负责人Mckenna Saady提出以下6点科学引导和关心孩子,以帮助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
1、安全第一:教育孩子在任何类型的游戏中都不应伤害自己或他人。确保游戏中的玩具尽可能安全、状况良好,并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当的玩具。
2、区分现实与虚构:确保孩子明确真刀真枪与玩具刀玩具枪之间的区别,并告诉孩子看到陌生的玩具时应该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
3、制定适当的目标:教育孩子什么是适当的目标,什么不是适当的目标,让他们明白不应将玩具刀或枪对准他人的脸、身体,或者不与他们一起玩的人、动物等。
4、征求同意:教导玩玩具刀玩具枪的孩子应该学会如何征求他人的同意,一起玩游戏,并提前确认游戏的规则和界限。
5、规定游戏场所:例如,制定规则,只允许在家里的房间或后院玩玩具刀玩具枪,或者在同意一起玩的朋友的家里玩。
6、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尽管玩具刀或玩具枪本身与暴力行为无关,但在孩子们玩耍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警告信号,如经常“无意”伤害他人或动物,缺乏悔意或同理心,或者表现过于攻击性。这些情况需要引起关注,并及早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