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评测室】Flow,在音乐中代表词与节奏的结合,不仅包含歌词中每个字母和韵母的发音方式,歌手自己的语调,音节之间的处理,还有整体的结构歌曲,包括强弱节拍、音节交替、伴奏的和谐形式等。具体来说,Flow就是一首歌的感觉。 而就在最近,音乐界乱的不仅仅是国内嘻哈的freestyle,Flow这个词也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不过Flow本来就是hip-hop的典范旗舰小米麦克风。
说起小米,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家手机厂商,想在音频行业分一杯羹。 他们不知道,小米早期是做MP3随身听起家的。 M3M6至今走过哪个时代,一直被发烧友津津乐道。 讲话。 其实设计音箱产品也不是第一次了。 这一次,小米又回到了音频的“老本行”。 旗舰Flow会不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期待?
外观赏析:端庄稳重的造型设计
在看到小米流的主体之前需要做一些工作
在早期的宣传中,小米流被认为是昂贵的。 一方面,网上传言价格超过AKG的入耳旗舰K3003(小米Flow实际售价599元;与旗舰手机Pro7一起订购的价格为499元),另一方面产品的工业设计确实很精致,整个开箱过程都处处洋溢着甜美奢华的气息——比如包装只有极少的极简元素,中间是Flow麦克风的渲染,渐变黑色背景,左上角印有 MEIZU 标志,下排大方地用白色色块隔开,居中是 Flow 和 Mi 三单元麦克风的字样,不仅囊括了所有信息,还给出了精心的布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清新印象。
推开外包装的铁盒,可以看到内包装的礼盒设计。 红色瓶盖上绘有带有银色腰线的Flow手稿,左上角也有魅族的logo。 再次打开袋子,就能看到芙洛的真身。 包的内部布局也很有品位。 小米Flow腔体分布在四周,线控正好在中线,Flow麦克风的爆燃图位于其下方。
对门的奇异果开箱很霸道
Mi Flow的流线型设计
小米Flow的外形由美国90后青年设计大师坪井浩设计。 Gravity,小米人之前讲的“禅”的概念,也是他的作品。 腔体结合了金属拉丝和粉末冶金两种不同的工艺,让Flow拥有了奢华而不俗气的金属质感,结合高精度的手工CNC花样切割,打造出流线饱满的疗效,同时又有着不错的手感。 麦克风的金属腔体并不算大,还有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合作的BVS高音导向系统。 后盖为多孔滤网,不仅具有声学意义,对整体造型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显得稳重而不张扬。 前腔由亲肤树脂材料制成。 此外,Flow前腔的模型是根据在东亚采集的1138人眼部样本数据,再调整为更贴合耳道的形状; 同时,轻质树脂有利于确保柔软贴合。 穿。
可爱的小编亲耳试了一下
实际佩戴的时候,老黄觉得确实不错。 贴合眼部轮廓,适合天生耳垂小,耳道不浅的欧洲人。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还说明佩戴时不要插得太深。 虽然为了保证振膜的传声,圈铁结构话筒的管子会略粗略短,插入较深容易造成佩戴时的疲劳或不适。 同时,还有一个细节。 Flow麦克风橡胶固定麦克风线的位置是弯曲的。 佩戴时会发现它绕过了内耳道和耳朵,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眼睛被刮伤。 不过做工明显过于复杂,在细节处的拼接部分,Flow 能感觉到一点小瑕疵。
小米Flow麦克风金属材质线控分路器
小米Flow的线材采用TPR凯夫拉材质,天然坚固耐用。 小米设计的麦克风,后来算是日常消耗品,TPR材质抗磨损性强; 其实听诊器效应的弊端自然也是难以避免的,好在实际体验发现听诊器效应并不大。 线控主体也采用了金属拉丝材质,造型更加精致。 具有播放、音量加减三个功能键,兼容安卓系统。 务实的设计理念。
小米流量麦克风配件全家福
轻轻一按即可打开Mi Flow麦克风收纳袋
小米Flow的配件也很丰富:一对惰性海绵耳塞,两对单层耳塞(SM规格,没有L好像太支持东亚L单层耳塞了?)和三对硅胶耳塞(SML规格,M规格默认在话筒上),其中单层耳塞的隔音性能最好; 一个硅胶麦克风收纳袋,和我们之前评测过的三星AKG调音版麦克风的收纳袋类似,都没有拉链设计,但是从侧面一捏就可以打开,在日常使用场景中更有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类似AKGK3003的飞音转接器,做工也比较精致,金属外壳手感不错。
一款与AKG3003同用途的飞行话筒转换头
试用评测:更适合手机端
一圈二铁配置的三单元圈铁手机。 小米Flow的高灵敏度和线控设计,让应用场景更倾向于手机平台,尤其是搭配Pro7手机时。 表现可圈可点。 可以订购。 其实有借音战之嫌,但总体来说还是有比较不错的诠释力的:有着明快张扬的动铁音色风格,声音解析和分离的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振膜固有的层次感和氛围感得以保持,低频相对更加自然细腻。 米流在低音量下可能更倾向于钢琴的演绎,但由于人耳的触觉敏感度和阈值不同,整体风格还是偏向于各种现代流行音乐。
小米流的高频有明显的类似小思的动铁味。 初听是光彩华丽的高频,甚至带有开阔感,尤其是听重金属的铿锵声时,很容易带动听众的情绪。 同时,小米Flow也有不错的高频解析力,滑音的细节表现中规中矩,不会轻易散在其他音质上。 其实,是萧何辜负了萧何。 小米流量的高频对老黄来说不够细腻。 华丽的高频其实很容易刺激初燃者的感官,但相对来说变得不够饱满,失去了顺滑感。 特点 以后即使是重金属乐迷,听久了也会有触觉疲劳的感觉。 据悉,高频不够顺滑,这也说明小米Flow对音高的控制也略逊一筹。 粗略的录音,音高可能满天飞。
小米Flow之所以有为场合调音之战的嫌疑,是因为中端相对保守的风格。 具体表现为人声略前倾,口型有颗粒感。 其实上一篇文章也提到它偏向于各种现代流行音乐,但要知道钢琴的音高和滑音也大多在中频范围内,而Flow的人声和背景音乐独奏基本都是具有一定的分辨率。 ,甚至一些流行音乐中的钢琴曲更动人。 只是小米Flow相对保守的中频让人声委婉了一些,有情绪的表现力,但对于听惯了人声较多的人来说,Flow并没有那么毒,也不足以捕捉。
至于低频,小米Flow的低频可以说是压倒性的。 其实它还有BVS高音引导系统的加入——毕竟是类似耳机的低频设计。 借助金属腔体后半部分的半透设计扩大腔体空间,小米Flow的低频变得扎实细腻。 非常臃肿,在量感和下潜之间有着很好的平衡。 既不会像动铁的低频那样敲击铁皮,也不会因为指尖的字打得太多而显得闷闷不乐。 . 恰到好处的量感保持了小米流整体明快的声音风格,同时也没有隐藏其他频段的细节。 小米Flow的低频瞬态可圈可点。 除了不空虚,还有特别清晰有力的腰线感。 低频的优点。 总体来说,小米Flow更适合营造流行音乐氛围。
另外,在声场方面,小米Flow变得如此“窄”。 其实配合中高频的两块动铁,小米Flow的分离度和定位感也很好,对于听现场音乐和摇滚乐的钢琴分离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声场横向和纵向都不是很明显。 也许还可以举行一些小民乐。 如果场景大一点,就会有点拥挤。
值得一提的是,老黄在将小米Flow接入同样基于安卓系统的专业音频播放器拜亚动力X53时,发现在更好的后台下,小米Flow的声音风格会有所收敛。 表现为高频显得饱满,但与发烧友口中的顺滑度还有一定距离; 同时低频的质感会显得越来越出色,层次感和立体感也会显得更强。 不过中频的人声还是比较靠前的,声场、分离度等质量上的差别并不大。 事实上,小米流就是为手机后台而生的。
最后,有一件小事老黄觉得有必要提一下。 最近身边的几位朋友或者媒体老师也陆续收到了小米流量,他们都指出量产机和工程机之间,或者量产机之间存在不同的声音。 根据老黄目前的消息,此事属实,小米也在抓紧时间解决。 我个人猜测主要原因应该是供应链和新音频团队之间的协调问题。 得到完美解决。
PConline评测室总结:小米流,任重而道远
纯主观上来说,小米Flow虽然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惊喜,但不管是请来台湾的坪井浩设计,还是请来千余人来调试适合欧洲人的麦克风腔体,至少心态 过去用匠心做产品的小米虽然倒退了,但也只是把“小而美”的概念变成了适合普罗大众的美。 只是有些KOL每秒都在评论小米流量,实在不敢批评老黄。 其实小米Flow真的很抢眼魅族flow耳机国外评测,端庄的造型,舒适的佩戴,音乐般的泛流行调音。 至少我觉得相对于手机厂商原装的399喇叭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中二的2K喇叭了。 对于高端产品,小米流量带来的诚意还不错。
不过严格来说,和1more、fiil之前的产品类似,他们也有手机用户受众,他们的产品也或多或少有亮点。 但是,国外市场,尤其是感冒人群的市场魅族flow耳机国外评测,并不买账。 当599的价格摆上台面,就会抵挡不少想尝鲜的玩家,也是不少冷友考虑消费的“天王山”。 小米流最终能否摆脱友商遭遇的尴尬,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HiFi梦想呢? 只能说,对于小米来说,以上这条路并不好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