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过后,俗话说:“秋分夜白露,一夜寒”。
暑气退去秋季养生,天气转凉,这是九月份大家最直观的感受。
那么,白露季节的保健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1、白露过后,小心几大疾病找上门来
1、预防感冒:呼吸道疾病
白露是一个节气,表示天气渐凉。虽然白天的气温依然在30多度,但晚上会凉爽一些,而且昼夜温差较大。如果下雨的话,气温下降会更明显。
如果此时穿得太裸,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会因受凉而免疫力降低,无法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肺炎。疾病。
因此,早晚要注意多添衣服、被子。不要暴露你的胸部或背部。不要在寒冷的环境下睡觉。拆掉席子,关上窗户和空调秋季养生,穿上长衣长裤睡觉,在床边准备薄薄的棉被是非常有必要的。的。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关节炎患者以及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
所谓“白露中勿现身,迟早要警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秋燥: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也吹干了空气中的水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征称为“秋燥”。
由于肺主呼吸,外与毛毛相通,故肺与大肠在外,在内。因此,当空气中的湿度下降时,肺、大肠、皮毛首先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等症状。皮肤干燥、龟裂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因干燥而导致鼻出血。
因此,这个季节一定要滋阴润肺,防止秋燥伤人。
同时,推揉鼻梁还可以帮助滋阴润肺。
将右手食指放在鼻尖上,从鼻尖到鼻根,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揉搓,约20至30次。
3、温差: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早晚温差较大。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来说,过冷、过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换季期间应特别注意。
秋季养心,必须力求静心,控制情绪活动,保持精神平和,避免干扰。
如果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和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4、夜凉勿曝身,早睡养阳,早起润肺。
到了白鹿,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像夏天穿得太少。
另外,白露节气期间,人们应该早睡早起。
“早睡”可以调节人体内的阳气,而“早起”则可以舒张肺气,防止肺气过度收缩。
对于睡眠时卧的方向,古人提出了“秋冬朝西”的观点。例如,我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代的《千金要方·道林养行》就说:“凡人春夏卧东,秋冬卧西”。 ”。
清代老年人养生保健专着《老老恒言》,引《济愈枣》记载:“卧时,春、夏应头向东,秋冬应头向东”。面向西。”
因为春夏属阳,卧时头朝东;春夏属阳,头朝东卧。秋冬属阴,应头朝西卧,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2、按摩可以放松身体。我们推荐几个按摩穴位。
1. 轴承浆
承尖穴位于下唇凹陷处。用食指指腹按压揉搓,分泌物就会从口腔中流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按揉此部位十次以上,口渴感就会消失。
2. 神门
神门穴位于腕前区,腕部远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处。
用拇指按摩神门穴100次,早晚各1次。
神门穴是心经上的一个穴位。按摩此穴可缓解胸闷、心痛、心烦、心悸、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癫痫、更年期综合症等。
3.三英里在手
首三里穴是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
用手指按摩此穴80~100次,早晚各1次。可润脾、调脾气、和胃,对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明显效果。
同时对上肢瘫痪、手臂疼痛、肘部挛缩、牙痛、面颊肿胀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中风后遗症、肩周炎等疾病。
4.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100次,早晚各1次。
按摩曲池穴对发热、头痛、头晕、腹痛、呕吐腹泻、上肢瘫痪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
对冠心病、房性早搏也有一定疗效。还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
此外,还可以在早上和睡前进行上、下颌运动。
闭上嘴,用舌头抵住上颚,漱口100次,使口腔充满体液,然后慢慢吞咽。
咀嚼时,胃肠道血流量增加,可以抵抗秋季冷空气对胃肠道的损害。